“自古英雄出少年啊,要说起那英才,还得说起那苏郎君,”京城的北市,一个穿着黑色长衫的说书人拍了醒木,摇着折扇抑扬顿挫地讲起来。 说书人姓杨,读过几年书,为补贴家用在城隍庙附近摆上一桌一椅。有时说书,有时帮人抄信,逢年过节就写对联,为人亲和,在这附近颇有声誉,敬称杨先生。 杨先生口才好,说的书让人欲罢不能,这次讲的又是人人都爱听的英才少年。于是刚一开口,人就呼啦啦地围了上去,周围摊子的生意瞬间冷清了不少,原本拥挤的街道也略显空荡。 “杨先生,您说的苏郎君可是江南苏家的三公子苏琅?”一个看客插嘴,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江南苏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苏家的几个儿子仪表堂堂,能文会武,是不少姑娘家追捧的对象。 杨先生咳嗽一声,拍了拍醒木。 “正是,这苏郎君长的英俊潇洒,文采更胜那文曲星,十六岁就点了状元,本来前途无量,可你们猜怎么着?” 座下人群议论纷纷。 “莫不是仗势强抢了哪家的小娘子?”一个货郎开口打趣。 杨先生捻着胡子高深莫测地摇了摇头,直到有人出声抱怨,才又开了口。 “这苏郎君啊,不知中了什么邪,一觉睡醒了却死了命要去修仙,家里人使尽了方法也没让他回心转意。”杨先生甩开折扇,摇头晃脑,听到底下的唏嘘声又话音一转,“然而这点了状元的苏老三天赋异禀不过三年便成为了一峰之主,峰名端居。虽多年不问世事,到底也为苏家填了光彩……” 赞叹之声不绝于耳,不远处的一个算命摊子上,一个眉目俊朗的青年百无聊赖的嗑着瓜子。突然,一只手伸到他的面前,青年抬眼一瞥,只见一个壮实的大汉。 “算命五文。” “不是小兄弟,瓜子能给我一把吗?” “……” 大汉憨憨一笑,坐到他旁边。 “要我说啊,那苏琅真是个奇人,年少有为,前途无限啊。你说呢小兄弟?” 青年瞅他一眼,抓了把瓜子给他,并不做声。大汉接过,眼睛瞅着那说书人,自顾自的说着:“也不知道这半神仙过的什么滋味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