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风云

普祥真人/著

2025-07-10

书籍简介

这是个大时代的故事,也是个小人物的故事。国难当头,强敌入侵,津门小巡警,舍身成仁一朝重生。虽无之手挽狂澜之力,却有精忠报国之心,以自己的方式,与倭寇周旋到底。“我无一人敌国之力,却有一人敌国之心。日本人有机枪大炮,我天津男儿有不屈精神。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不会屈服!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和日本人战斗到底。”宁立言如是说。

首章试读

公元1933年,不是个好年份。 纵观国史,在1949年之前,老天爷并没真的给过中国几个好年头。只不过在1933年的时候,这种现象变得更加恶化,老天爷似乎觉得中国人还不够惨,又在伤口上撒了一把长芦盐场出的上好细盐。 两年前,日本人在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数十万东北军未作出有效抵抗就败退入关,将百万里大好河山拱手让与敌寇,白山黑水从此落入扶桑之手。 国民政府此时又发布命令,禁止民间非法抗日,就连报刊媒体上的“日本”两字,也必须以“XX”代替,所以一时间新闻审查官四出,大小报纸平添“XX”无数。 1933年初,长城抗战爆发,在“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雄壮歌声中,中国守军与倭奴小丑展开激烈搏斗。最终,中日双方签订《塘沽协定》,华北主权严重受损,部分城市不能驻扎军队,只能靠武装警察担当守卫国土之责。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团不祥的黑云笼罩在华北平原上空,名为绝望的雷霆即将落下。等待平、津百姓乃至整个国家的,将是一场漫长的煎熬,无尽的黑夜,直到十数年后才见光明。 如果我们把目光移向此时天津城内的升斗小民,就会发现对于这座城市里普通百姓而言,并未察觉噩梦将至。 自阿片战争开始,近百年的屈辱经历,让人们的精神变得麻木,对于危机的感知能力也在持续下降,大多数人并不能认识到时局恶化到何等地步。对这些普通百姓而言,战争暂时结束,不用担心日本人朝自己头上扔炸弹,市面恢复秩序,自己能出门赚嚼谷,这就是个好年头。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天津城怀抱渤海背枕燕山,为九河尾闾,扼六路中心,外通洋海,又兼北地十数省物资总汇。自元至清三朝,或为漕运总汇,或为军事要冲,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乃是北方一块数得着的洞天福地。 燕赵大地的英风侠烈与码头城市的包容结合一处,形成了天津人特有的乐观知命性格。这里物价便宜的像是白送,谋生机会也远比别处为多,是以居民对于痛苦的忍受能力就更强。哪怕日月再艰难,都会笑着活下去。 不过这不代表天津的老爷们没有骨气,前清的时候,洋...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