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乘用车品牌简史

兰陵潇萧生/著

2025-05-02

书籍简介

关于中国汽车乘用车品牌简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而中国汽车乘用车品牌在其中,正书写着一段独特而震撼的篇章。这本,恰似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这段发展历程的大门,让我们得以清晰地回顾中国汽车品牌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艰辛与辉煌。回首往昔,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充满艰辛。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汽车工业几乎一片空白。但中国汽车人怀揣着对汽车制造的热忱与梦想,在简陋的条件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开启了艰难的探索之路。从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驶下生产线,那一声汽笛,不仅宣告了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更奏响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激昂序曲。在早期发展阶段,中国汽车品牌面临着技术匮乏、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但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国际汽车品牌开展合资合作,在合作中积累经验、提升技术水平,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汽车品牌,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章试读

20世纪初,中国汽车完全依赖进口,高昂的价格与维修难题促使有识之士萌生自主造车的理想。1928年东北易帜后,国内局势短暂稳定,时任辽宁迫击炮厂厂长的李宜春提出“军转民”战略,建议利用兵工厂设备制造载重汽车,得到张学良的全力支持。1929年,张学良拨款74万元旧币(约合今数千万元)作为研发资金,并成立辽宁民生工厂,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探索之路。 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近乎一片空白,技术匮乏、人才稀缺,对汽车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生产条件更是极为简陋。在这样的困境下,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决定采用先仿造后创新的策略。1929年3月,民生工厂从美国共和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瑞雷牌(Relay)SIIb型汽车,以此为蓝本进行装配和试验。 为加快研制进程,民生工厂聘请美籍技师麦尔斯担任总工程师,同时广纳国内外大学和专科毕业的技术人员,组建起一支研发团队。全厂上下齐心协力,技术人员30人、工人177人,共计207人投入到紧张的仿制研究工作中。他们拆解从美国购买的载货汽车,一点点摸索,逐步掌握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 在试制过程中,民生工厂积极与国外知名汽车公司交流学习,如福特、通用、万国、斯蒂贝克等。由于当时国内的设备工艺和原材料无法满足制造汽车发动机、精密齿轮、电气装置和轮胎等关键部件的要求,这些部件均委托国外专业名厂,依照民生工厂自行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而其余的零部件,则由民生工厂自行设计制造。张学良将军先后共拨款80万元,全力支持民生汽车的试制工作。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1931年5月21日,中国第一辆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终于组装完成。然而,新车首次亮相却遭遇挫折,仅行驶了几百米就抛锚了。但这并没有挫败研制人员的信心,经过紧急调试和改进,同年6月1日,这辆车装载两吨负载开始长距离测试,成功跑完160公里路程,顺利通过了考验。关于汽车的命名,最初有“光华”和“中山”等提议,1931年9月,最终取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作为品牌名,寓意着汽车将为民众生活带来便利,推动国家发展。民生工厂还专门设立“工厂博物馆”,陈列最...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