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本纪

容潋/著

2025-02-23

书籍简介

关于昭帝本纪:大周景成之治下,商业繁荣,百姓富庶。景成末年,随着海上航路的打通,更多土地被连接到一起,开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同时也为大周带来了更多的矿产、种子、奴隶,为大周往后数百年的繁荣奠定下坚实的基础。没有男主,没什么感情戏,非言情。政史地积累不足,有硬伤欢迎指出。前传,已完结。qq群518699158

首章试读

景成二十六年七月。 刚刚下过一场暴雨,清凉殿前的两颗古松,松针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满眼都是苍翠的颜色。 南川端着茶盘走到御书房门前,被青岚拦了一拦:“南川公子,陛下现在正在和几位殿下议事,稍等等再进去奉茶吧。” “是,岚总管。”南川也不多问,又端了茶盘退了回去。 此刻,御书房内。 景成帝沉着脸:“老三,樊州段的运河年年淤堵,年年请朝廷拨款,征集民妇疏通,你来说说怎么回事?” 元琦上前一步:“玉河水从上游的庭州,流经泽州沂州丹州,这三州土地土质松散,易被水流冲刷。玉河带来上游大量流沙,到了樊州时,和运河水交汇,河底沙土含水丰富,流动也快,加之运河在樊州段河道变窄,淤堵的可能大大提高。” 这个解释景成帝已经听了几年,并不买账:“早些年玉河就不带着大量泥沙了?怎么那时候樊州段不堵呢?这几年花在疏浚运河上的银两有多少?每每漕运船队到了樊州,就难以继续北上。运送的粮食货物,不是改走陆路,就是积压在樊州的转运仓里。樊州以北的粮价是南边的数倍,这个问题不解决,樊州北段的运河,朕岂不是白修了?” 面对这样的责问,元琦答不上来。 樊州段的运河连着淤堵了数年,年年花费数万白银进行疏浚,有时甚至一年疏浚几次,但淤堵的情况并没有改善。元琦跟着工部尚书诚亲王元显出京查访,樊州刺史的确组织民妇疏浚,朝廷的拨款也没有贪墨,尽数发放到了百姓手中。 “太女,你怎么看?” 元琮思考了一番:“母皇,此事关系到樊州以北的霞州津州还有京城的粮价物价,是民生大事,儿臣自请出京探查,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不可,”元琦反对,“皇姐身份贵重,千金之女坐不垂堂。母皇,儿臣身为水部司郎中,自当做好分内之事。” “十八妹,你是工部尚书,这件事你怎么说?” 元显对这个问题显然是思考良多:“陛下,河工一事涉及范围甚广,不仅仅是玉河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臣与三皇女都去过樊州几次了,疏浚一事没有猫腻,臣怀疑,问题还有可能出在樊...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