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熙平三年,秋。 大夏水师强袭北境。靖海王崔伯烨亲率楚州三万精锐水师迎战。翌日,靖海王败阵身死,三万精锐水师与战舰尽焚海上。大夏劫掠楚州三日,扬长而去。天子震怒,下旨满门尽诛。 ——《大雍书·靖海王传》 朔海城是楚州州府,秋雨绵绵,整座城阙浸润在寒风细雨之中,明明尚未入冬,却处处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 京畿的兵马已经进驻朔海,今日午时,监斩官会将崔伯烨相关亲族押赴刑场,当着百姓满门抄斩。 刻漏的水滴一声一声地响着,离午时还有一刻。 监斩官已经抵达刑场,踏入檐下后,跟在他身边的小厮连忙收起伞来,抖了抖后,放在了栏柱边。 “大人,请用茶。”县丞端上茶盏,端茶的手有些许颤抖。 茶汤是热的,心却是凉的。 监斩官端起茶盏,茶盖轻轻刮过面上的茶末,望着十步外的刑台,忽然问道:“知道他们为何要问斩么?” 县丞不敢应声,只是叹了口气。 整个楚州都知道,若不是靖海王死战到了最后一刻,撞沉了大夏的粮舰,大夏绝不会放过这个侵略大雍的好机会。大夏与大雍隔着大海,就算是大夏最好的战舰,也要在海上行驶半月才能抵达大雍海域。劫掠三日所得的粮草不足撑到大夏后续援兵赶至,所以大夏才会放过这个机会,悻悻离去。 虽然崔伯烨败了,但是他也算守住了大雍的疆土。 这件事不仅楚州的百姓知道,京畿高坐龙椅上的那位少年天子也知道。算起来,崔伯烨还是天子的亲叔叔,先帝的亲兄长。 天子本可不用如此重罚。 可是,这位少年天子自继位起便是喜怒无常。昨日还万分宠信的臣子,今日便有可能被他下令杖杀于朝堂之上。这样的君王令人发怵,更让大雍人人笼罩在无形的阴霾之中,不知大雍的明日会是怎样的景象。 监斩官凑近茶碗边,小啜了一口茶汤,慨声道:“这楚州的茶,凉得可真快。”说着,他看向一旁的刻漏,“快到时辰了,你代本官送送她们。” “诺。”县丞垂首领命,退出了檐下,抬手遮着雨丝,亲往府牢押解靖海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