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先生,您好!您于日前出售私家藏品所得已全额到账,扣除佣金和税款,一共九千两百万,已按您的要求投放三千万长期、三千万短期,剩下三千两百万您随取随用。” “好,谢谢。” 挂掉投资顾问的电话,银行的短信跟着来了。 看着卡里八位数的存款,晏宁轻舒一口气,总算有了一丝还活着的真实感。 倒不是晏宁爱钱如命,上辈子经手的过亿项目不在少数,只是濒死的感觉太过强烈,每每想起,都心有余悸。 重生回来已经一周。 关于上辈子的死因,说好听点,叫积郁成疾,过劳猝死。 说难听点,就是常年劳碌落下一身毛病,心肺功能尤其差劲,偏偏在最最缺钱的时候,意外发现自己错过一大笔横财,气急攻心,给气死了。 很离谱,素来对钱不屑一顾的晏宁从没想过自己会是这种死法。 但是到了真正需要钱的时候,没钱真的会逼死人。 就像上辈子那样,不仅逼死了新片导演彭子轲,还逼死了晏宁自己。 其实晏宁是穷惯了的。 尽管没人相信像晏宁这样早早在影史留名的顶级制片人,人生大部分时间居然会活在缺钱的焦虑中。 很无奈,却是事实。 原因很简单,如同一部影片,叫好和叫座,从来不是天生两全其美的事。 晏宁这个人,就跟他拍的电影一样,瑰丽奇幻,神来之笔,只应天上有,没人看了不说好,问有没有兴趣投资:谢邀,婉拒了哈。 天生鬼才是他,金奖满贯是他,部部封神是他,票房毒药也是他。 出身名校,二十六岁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即艳惊四座,一举斩获国内最高电影奖项——金南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影片三项大奖。 成名后,并未继续自编自导事业,而是往制片人的方向发展。 即便如此,走到哪里,仍然是哪里的主角。 从投资预算,到选角试镜,到过审排片,到上映宣发,一手包办。 从业二十年,大大小小三十余座奖杯,成就了晏宁里程碑式的辉煌。 与亨通的奖运截然相反的是,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