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微雨,一道娇小玲珑的身影匆匆拐进甜水巷,并未撑伞,将一只竹篮遮在头顶,眯眼看路往最里边的房舍小跑去。 路过隔壁屋舍的时候,蹲在门口接檐下雨水的妇人同她说话。 “三娘,这天气,你还去山里采山菌?小心踩了湿泥路,摔腿崴了脚。” 孔三娘不得已停下脚步,回头冲着人笑笑,“谢婶子关心,三娘会小心的。” 真要关心,又何必将淋雨的人喊停呢? 她行了屈身蹲礼,转身回来。 啪啪啪三声敲门,声音不大,再加上有雨,家里人都在屋子里,许是没听到。 她微向后仰一下,拧拧尾髻上的雨水,淅淅沥沥的,跟天上的雨似的。 手里一团湿,她又拍了三次门。 这回多用了些力,声音大了。 院中有了动静,听到一阵拖拉的脚步声。 靠门了,听到里边人问:大雨天的,谁呀。 孔三娘道一声是我。 心里却不舒服:自己出门采山菌,逢上雨水,家中无人担心吗? 有门栓抽开的响动,孔三娘进门前回头朝一直盯着这处的妇人客气地笑笑。 “婶子,我先回了。” “哎。” 开门的是她二哥孔柱子。 听她这句话后抿抿嘴,一关上门,不耐地推搡三妹妹一下,“你和她说什么话?人家是陶家的家生婆子,住这边是陶家赏的恩,你当是咱们这种人家呢。” 咱们这种人家...... 这六字怎么听都不顺耳,“二哥,咱家也不赖。” 本本分分过日子,不偷不抢,何必自觉低他人一等? 他爹虽是个收夜香的,但并非大罪之人。 收夜香不仅能挣钱,夜香里倾倒草木灰等,转手又能卖给乡下的庄户人家做地里肥。 每年春秋两岔最忙的时候能赚七八两银子,算来是镇上中等人家的日子。 除了味道不好闻些,她没觉得哪里不好。 这话说了,孔柱子更不耐烦。 “去去去,别跟我说这些废话。今儿采的菌菇值钱吗?” 说着伸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