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1月3日凌晨,捷克边境 深夜的丛林中不断传来猫头鹰的夜啼,月光透过高大的树冠稀稀落落的撒在地上,而丛林中的黑暗似乎避之不及,伴随着若有若无的雾气,远远的在四周涌动。 时间已经接近冬季,此时的捷克已经开始变得有些肃杀,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零星的枪声。 切尔诺贝利-拉多米斯攻势行动正在进行中,捷克抵抗组织夜莺行动小组的图拉季耶夫组长,正带领4名组员谨慎的观察着,不远处的一个德军哨站。 按照苏联红军传来的情报,1943年10月开始,苏联红军瓦图京的集团军,在试图突破地形崎岖的布克林弯曲部时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举步维艰。由德军瓦尔腾奈宁指挥的第24装甲集团军,在苏联红军的进攻路线上,建设了强力的防御阵地,抵抗苏联军队的步步进逼,而后瓦图京将军决定把他的部队集中在北部地区的桥头堡柳帖日。 今晚苏联红军会采取一次压倒性的进攻,由秘密调运的数个炮团,统一对德军的阵地进行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借此摧毁德军的防御工事,让德国第24装甲集团军陷入一片火海。 而图拉季耶夫组长所接受的命令,是前期对捷克与德国接壤边境的哨站进行一次全面侦查,梳理出存放后备物资,以及可能存放重要战略物资的哨站,同时对这些哨站的兵力、武器装备等进行重点侦查、并在地图上编号。 而现在他们正在观察的这个哨站,是苏联红军方面,要求他们在开战时保持24小时监视的地点。这个哨站设立在齐陶地区以东10公里处,地处德国、捷克以及波兰三国交界,战略价值及其重要。 苏联红军方面相信,一旦前方开战,德国第24集团军势必在他们压倒性的攻击下,选择战略性撤退,同时向德国第48集团军和第40集团军请求增援,而这个哨站,便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组长,红军的这个玩意,不太好用啊?”图拉季耶夫身后一个小个子组员,匍匐在地上轻声抱怨道。 “笨蛋盖耶,这种通讯器别人想用还没有呢,你最好别让他失去价值。”小个子盖耶身边的一个身材消瘦的青年人,一脸不屑的侧眼看着小个子盖耶。 “你会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