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叫尚伟国,一个穷手艺人。 若论技术,十里八乡那是名声在外,最辉煌的时候,几十里地的村镇主顾,都愿意捧着东西来找他锔修,甚至一天还要标号,运气不好的只有扫兴而回。 当年人均工资很低,因为刚经过特殊时期的洗礼,不少手艺都绝了,能传下来也是偷摸着不敢宣扬,像尚伟国这样高调的,简直稀有。 不过也不能怪他,谁让我家运气不好,赶上母亲是个病秧子,每日需以药代饭。 本来尚伟国有一肚子学问,做个老师挺有前途,就因为三天两头请假带母亲看病,把工作丢了。 那个年代不养闲人,经济也没有腾飞,失去了工作,生活就难上加难。 人可以不吃不喝坚持几天,可我娘这病,那是一点药都不能停,如果慢上半拍,就有性命之忧。 唉,我小时候挺羡慕别人家人丁兴旺的,不说在金钱上如何支持,起码遇事有帮手也好。 再看我家,几代单传万事难求人。 老爹迫于无奈,违背了与祖父的约定,一阵翻箱倒柜找出了家传的工具,这不,整日游走大街小巷,吆喝着给人锔锅、锔碗、锔大缸,让我一个八岁的孩子在家,床前床后照顾母亲。 要说尚伟国很高调,也是我冤枉了他,实则就是收费便宜。 那时候,资源有限,谁花钱买家伙事舍得轻易扔掉啊,不都是能补就补,可修必修,但凡真不行了扔出去,连调皮的孩子都懒得去捡回来当玩具。 所以城市里,就缺像尚伟国这样的手艺人,帮着修修补补,比买新的划算太多。 因此尚师傅的名号不胫而走,后来都不用他脚行串街,送钱的人那是乌泱乌泱的,真可谓:清晨开门放眼去,人头攒动几十米啊! 这下好,我除了做饭和照顾母亲外,空闲时间还要兼职会计,搞得每天不能按时去学校,一学期下来的摸底考试,除了数学外,别的内容都不忍直视。 可话又说回来,无论再累再苦,这个家还算完整,晚上母亲的精神好些了,还能将我搂在怀里,讲以前的故事,但说来说去,除了她俩的恋爱史,再就是一个关于民国时期无臂锔瓷匠的悲惨玄幻故事。 对于这内容,我能...